省沿海集團農發如東分公司綠色蔬菜種植技術青年創新工作室的大棚里,色彩豐富、形狀各異的花椰菜整齊排列其間,有的形如花冠,亦有狀如寶塔,斑斕與綠葉相襯,仿若未加干預的天然花園,美景盡收眼底。
在這里,一群年輕人正深耕于一場“綠色實驗”。近年來,隨著花椰菜育種水平的大幅提升,除食用功能外,市場還賦予了它觀光屬性。如何選擇適宜沿海地區生長的品種,并挖掘、利用好其觀光屬性,賦予蔬菜更多價值,成了綠色蔬菜種植技術青年創新工作室的新任務。
精心育苗謀求種植新路
省沿海農發如東分公司自2017年自營以來,一直以種植青花菜為主,從未涉及特色品種。一次偶然機會,這群年輕人接觸到了觀賞型花椰菜,這是公司種植的空白盲區。“花椰菜還可有更多價值空間,如果可以拓展觀光采摘市場,融入區域生態觀光旅游,能更好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工作室成員備受鼓舞,開始查閱大量文獻,以國內外6大類型的觀光采摘型花椰菜為目標,嘗試從線上、線下多渠道購買種子,培育觀賞型品種。“這些類型的種子銷售數量少,渠道窄,當時我們幾乎找遍了全國各地經銷商,前前后后花了近1個月時間,才集齊6大類型19個品種。”懷揣無前人之鑒的忐忑,成員們反復與經銷商溝通以期獲取更多育種信息,并邀請省農科院技術專家對種植關鍵點進行指導。
從育苗到移栽,成員們如同對待自家孩子般全心全力地關注幼苗生長變化,后期更是劃出包干分區,“責任到棚”跟進長勢。及時記錄田間病蟲害等情況,充分掌握用肥、用藥關鍵時期,根據棚內溫度變化做好大棚開閉工作……歷經兩月有余的悉心照料,各品類花椰菜長勢良好,順利進入采收期,這也意味著大量數據收集的工作即將展開。
賞食兼得選擇適種品種
“比如花球性狀有9個指標,植株性狀有6個指標,再加上商品熟性和營養成分等,一共需要統計28項指標。”據工作室成員時良介紹,其中17項指標的三千余條數據需人工統計,工作量不言而喻。
為獲取一手試驗數據,試驗場里多了一道道長久駐足的身影。或低頭俯身收集數據,或長亮夜燈統計分析,幾乎是連軸轉的工作安排擠壓著有限的休息時間,但成員們沒有過一句抱怨。“采集時間有限,必須盡可能快的把數據集齊,才能更好開展下一步工作。”
“選擇品質,不僅是考慮觀賞屬性,還得回歸蔬菜本身營養價值。”工作室成員一致認可這一思路。除收集基礎數據外,工作室還針對花椰菜的營養指標進行了深度挖掘,立足不同營養成分進行進一步區分。胡蘿卜素、花青素、硒、鐵、鈣……在細化分類之下,為花椰菜的未來市場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
“我們綜合各項生產指標進行了研判和比較,最終選出6個適應沿海地區種植的觀光采摘型花椰菜。”捧著被精心挑選出的品種蔬菜,成員們久久懸著的心終于踏實落地。
種研結合奠定實踐基礎
基于6個適應沿海地區種植的觀光采摘型花椰菜品種,成員們在期刊《種子科技》發表了題為《觀光采摘型花椰菜營養品質比較試驗》的文章,并在專家指導下編制《觀光采摘型花椰菜生產技術規程》。未來,他們還將在觀光采摘型花椰菜造型設計、產品銷售等方面進行研究,尋找新的突破。
“大家都稱呼自己為‘種田者’,每天和莊稼打著交道。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到了課堂里從來沒有過的東西,未來的方向也越來越明晰。”新時代的“新農人”們將自己的青春年華一點點澆灌在試驗田里,他們不拘陳規,突破創新,為農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帶來源源不斷的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