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造,青年當先。沿海青年把創新寫進田間地頭,寫進重點項目里,同樣也寫進企業內部管理中。沿海新青年信息科技工作室負責人楊熙宇在日常工作中發現,辦公中存在大量分散的沉淀數據,不能實現辦公共享,也不能隨時調取。如何將分散的數據整合形成統一的資源庫,實現人與數據的最大化連接?這一思考成了橫在信息技術人員面前的一道迫切又必答的問題。4名集團信息化工作條線的骨干利用信息技術專長,說干就干,組成“初創團隊”,這也是集團首個跨企業跨部門成立的青創工作室。
辦法總比困難多
團隊成員首先梳理了集團員工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譬如部分員工的計算機會出現“掉盤”情況,系統盤中的數據一旦丟失就很難恢復,包括文檔誤刪除誤修改,無法找回前期版本等等。
“還有數據文檔共享不暢,一部分多用途資料(如企業宣傳片)僅分散存于個人計算機硬盤、移動硬盤、優盤等存儲介質中,信息共享瓶頸直接制約團隊協同辦公能力。”工作室成員沈晨介紹,“很多工作資料僅存于辦公電腦中,員工疫情期間居家辦公、出差在外查閱調取資料不便。有時驅車一兩小時只為到單位電腦上拷個資料,非常影響辦公效率。”再如,辦公過程中,一些會議、活動等音視頻資料文件容量較大,儲存于辦公計算機中嚴重占用個人電腦存儲空間,且不易管理。更不用提,辦公計算機在使用過程中可能遭遇勒索病毒,嚴重威脅數據安全。
團隊成員一致認為,自主搭建云平臺是最佳解決方案。但技術門檻較高,需要廣泛學習相關技術知識,翻閱了大量文獻資料,還得借助專家力量進行業務指導。成員們默契地拉出一份平臺建設工作計劃節點表,掛圖作戰,逐個攻克項目推進工程中的重難點任務。
在梳理現有網絡拓撲時,成員們發現由于歷史原因,集團本部部分網絡核心交換機與本部核心機房物理隔離,且兩處機房綁定的網絡配置規則完全不同。“如果簡單通過光纖直連,會造成大面積地址沖突,集團本部辦公網絡將面臨癱瘓。但如果不進行融合改造,本部機房覆蓋網絡將獨立于集團網絡之外,無法訪問集團內網辦公資源。”
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團隊成員深思熟慮給出解決措施。一方面,打通網絡,為固定設備預留IP地址避免地址沖突,配置出口負載策略,確保不因網絡整體擴容影響外網訪問速度;另一方面,完成網絡基礎調試工作;接著運用技術手段,提高系統訪問易用性;同時實現網絡安全加固。2021年,系統順利通過江蘇省委網信辦組織的網絡安全攻防演練,未發現漏洞。
調用共享很方便
隨著數字時代到來,集團生產經營所產生積累的各類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正逐步成為企業核心資產的一部分。搭建集團網絡存儲云平臺方案確定下來,“它是一個以數據存儲和管理為核心,對外提供數據存儲讀取和業務訪問服務的系統平臺,可以提供超大的存儲空間,支持跨平臺、跨設備,訪問、共享、備份各類數據資產。”楊熙宇表示。
網絡存儲云平臺試跑之初,好處就立刻顯現出來。“舉例來說,我們可以在平臺上為不同的部門或團隊創建不同的文件夾。原本散落在不同終端上的數據就被匯聚在了一起,形成了統一的文檔庫。團隊內部的每個成員,都可以分權按需下載或在線編輯文檔庫中自己或他人的文件。”從這個角度來說,平臺不僅拉近了人與數據之間的距離,也讓數據與數據之間的連接更緊密了。系統上線試運行時,團隊成員積極推廣,編制系統使用說明書。不少員工剛接觸時不熟悉,團隊成員開展“一對一”服務,給員工用戶給予技術指導和支持。
“真的很便捷!現在傳輸大容量文件速度特別快,我們還可以實時備份文件、實現大規模文件共享,科技的力量太強大了。”云儲平臺的應用優化了辦公效能,頻頻讓使用者豎起大拇指。
數據安全最關鍵
“勒索病毒會通過計算機漏洞、郵件投遞、惡意木馬程序、網頁后門等方式進行傳播,一旦感染,磁盤上幾乎所有格式的文件都會被加密,造成大量重要文件無法使用甚至外泄,具有數據恢復代價大、恢復可能性極低特點。”在建設之初,團隊成員就把其安全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考慮。
自建私有云儲平臺其核心屬性是專有資源,可以提供對數據、安全性和服務質量的有效控制,在云儲平臺安全策略的部署上,團隊成員下足了功夫。
一是確保接入端安全驗證,所有用戶使用強口令登陸,通過配置訪問規則,保障云平臺接入端訪問的合法性,建立黑白名單,設置系統系統自動注銷時間等策略手段,減少來自未授信客戶端的攻擊和威脅。二是確保服務器儲存訪問安全,云儲平臺采用raid5存儲解決方案,一個磁盤數據損壞后,被損壞的數據將會得到快速恢復,大大降低由于硬盤損壞造成數據丟失的風險。三是定期巡檢,開展滲透測試,及時發現和消除設備安全隱患,定期掃描惡意軟件、系統漏洞以及異常登錄活動,保障系統的正常平穩的運行,能更好地摸清系統運行環境情況。
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每一份出彩背后是不計其數的努力。信息技術的實踐應用為工作提供了更多便利,同時,團隊成員一致表示,“工作在一線能夠發現管理尚缺的技術需求,給予了我們創新最好的土壤,感謝集團團委給青年人搭建了鉆研琢磨的平臺,云儲平臺成功投入使用,我們為之付出,也為之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