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吳永生馬國興戴躍華
走進充滿活力的海門港新區,就會被這里如火如荼的發展所感染:一類開放口岸成功獲批,國際海產品貿易中心、東灶新河江海河聯運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進,總投資超10億元的海底光纜、德晉包裝材料等一批大項目紛紛集聚……
一位曾在海門工作過的老領導參觀海門港新區之后,感慨萬千,昔日的小漁港,如今已經成為海門最具潛力、最具活力的增長極。海門港新區作為海門建設江蘇沿海先行城市的前沿陣地,牢牢抓住長三角一體化、江蘇沿海開發、南通陸海統籌等發展戰略帶來的巨大機遇,以創新的理念建設港城,以創新舉措發展產業,尤其是行政區劃調整,海門港新區發展空間進一步增大,推進“一城五中心”的力度更大,一個充滿活力的魅力港城、實力園區正在加速崛起。今年1至8月份,海門港新區工業應稅銷售、入庫稅金均保持兩位數增長,是海門乃至江蘇沿海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面向大海,構筑大平臺
大海,是大自然饋贈給海門的自然優勢,面向大海,構筑發展大平臺,港口、港產、港城聯動開發,是海門沿海開發區的重中之重。沿海開發以來,尤其是近年來,海門市委市政府和海門港新區始終以建成港口開發為龍頭,以創新的理念突破開發的一個個瓶頸,讓眾多的不可能變為現實,進而取得海門沿海開發區實實在在的發展實效。
拉長深水岸線,建設東方大港,是海門沿海開發創造性之舉,他們充分抓住沿海灘涂圍墾這個機遇,科學規劃,科學利用,實現了造地和造岸線的“雙贏效應”,建設了三個內挖式港池,并將內港池近岸岸線定在5萬噸級通航能力上,讓深水岸線從3.6公里一下子,拉長到25公里,還獲得了3萬畝的腹地資源,為臨港產業發展提供了最寶貴的土地資源。如今,南通沿海第一個5萬噸級通用碼頭建成,并順利開通了南通沿海第一條集裝箱航線,去年貨物吞吐量突破250萬噸,今年將達到500萬噸,同時,燕達重工碼頭、通光海纜碼頭等多個萬噸級碼頭正在加緊建設。
江海河聯運是海門放大沿海岸線資源的又一個創新之作。隨著南通沿海第一個5萬噸級通用碼頭竣工投運,海門市委市政府和海門港新區就著手規劃建設東灶新河建設工程,將南黃海與通呂運河連接起來。這個大膽的構想得到了專家和南通、省領導的認可,目前東灶新河建設全面啟動,套閘工程已經竣工。東灶新河的建設標志著海門深水大港走向海河江聯運新時代,開啟了南通乃至江蘇沿海開發的新征程。
生態濱海新城是海門前瞻性思維之作。海門港新區在推進沿海開發中,始終堅持“一城五中心”,一個生態綠色之城呼之欲出。一個以國家級海洋公園建設為龍頭的長三角4a級目的地旅游景區正在加速打造,城市森林公園、張謇墾牧公園、海鮮一條街、漁港風情街、董竹君廣場等特色旅游景點正在全面推進之中。“昔日墾區、今日園區、明日城區”是海門港新區人開發沿海的誓言,今天這一誓言正在變為現實,一座文化新城、旅游新城和生態新城正在揭開她神秘的面紗,逐步展示在世人面前。
面向上海,聚集大產業
面向上海,集聚大產業,是海門港新區發展的重中之重。近兩年來,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海門港新區實施由“打基礎、修跑道”向“聚產業、快見效”跨越,主攻大項目,培育大企業,讓潛性優勢迅速轉化為顯性優勢。
海門港新區在發展產業中堅持三次產業聯動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兩輪驅動”,充分依托臨港優勢,大力發展臨港型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海門港新區已成為大企業首選之地,在建、在手的央企、國企、世界500強企業投資的項目超過10家。美國泰森公司是第一個搶灘新區的世界500強企業,他們已在新區投資1億美元,興建了世界一流的肉雞加工企業,去年應稅銷售突破18億元。中石油、中建材、中交集團等多家央企紛紛登陸海門港新區。
近兩年來,海門港新區以特色產業園區打造為載體,提升項目的集聚度。海工裝備產業園、新能源模塊裝備產業園、機電產業園等一個個特色產業園加速打造。總投資20億元的燕達重工,主要生產工業模塊裝置及組、部件等大型化工專用重型設備,從洽談到竣工投產,不到一年時間。總投資15億元的海底光纜項目竣工投產,總投資超過10億元的德晉包裝材料項目加速推進,可可琳納、科諾牧業機械、高科物流機械等超億元項目紛紛竣工,一個現代化的工貿園區已經崛起。
在推進新項目建設的同時,海門高新區的一大批企業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大技改投入力度,以先進的技術裝備、獨特工藝、高端的新產品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作為國內最大的高端再生膠生產基地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南通回力橡膠有限公司,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同行業中名聲顯赫,南回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全國馳名商標,最近該公司開發的國內首創的常溫綠色再生膠連續生產技術通過省級專家鑒定,填補國內空白,今年該公司入庫稅金沖刺1億元。鐵錨電動工具公司不斷加大技改投入,成為海門市最大的電動工具產品出口企業。作為海門第一個上市公司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通光集團在新區投資15億元的海底光纜項目一期竣工投產。
面向創新,招引高人才
沿海開發區,人才是關鍵。近年來,海門港新區在推進沿海開發進程中,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打造人才集聚平臺,構筑人才創新創業環境,以人才的大集聚,推動產業的大發展,活力的大提升。
人才跟著平臺走,海門港新區著力打造科技創業園,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裝備制造、文化創意為主導產業,引進海內外科研單位和高層次人才入園創新創業創造,加快構建特色區域創新創業創造體系和現代產業體系,將其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海門港新區人才與科技創新名園。目前,該園區兩棟科研樓已經竣工。該項目一方面承擔著政府的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職能,另一方面為海門港新區“創新創業創造”提供科學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引擎。同時充分發揮江蘇智源科技創業園、民意科技工業園等科創園的“科技孵化器”、“企業加速器”拉動作用。目前創業園已有吸引法國技術的騰盛精密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一批高科技企業入駐孵化。
海門港新區注重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積極組織新區企業參加市內外的人才交流和招聘活動,充分放大南黃海集團公司的平臺優勢,在南通以上等媒體上發布攬才公告,引進了一批具有高層次管理水平和專業技術能力的人員。目前,新區共匯聚了碩士以上學歷人員100余名,其中,國家級重點人才3名,省級重點人才20多名。
在推進人才引進的同時,新區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實施產學研合聯姻。新區和企業先后與復旦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江蘇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江蘇省沿海開發研究基地等重點科研院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建立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科技信息平臺等科技創新平臺,為人才創業和企業創新提供有力支撐。幾年來,共有1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10多家省級或國家級創新型企業在新區投資創業;通光集團、回力公司等企業建成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省級創新聯盟等科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