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豐收的季節。環抱大江大海的長三角地區,一派繁忙景象。
在連云港,黃海開捕,鹽場白勝雪;在南通,藕如凝脂,秋風吹蟹腳;寧波萬艘艨艟出海捕撈;溫州瓜果蔬菜陣陣飄香。
由北向南,長三角一片豐收盛景,沿長江東流向海,上海如一顆明珠鑲嵌于江海之濱。
夜空,飛機經過長三角地區,可見城市稠密、燈火通明。面向全球,輻射亞太,這里是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舞臺。通江達海,機場公路密布,長三角地區連起中國廣闊的經濟腹地……
風從海上來。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舉行,改革開放政策開始實施,1984年4月,上海、連云港、南通、寧波、溫州這五個城市,被國家列入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的14個城市。
改革開放四十年,長三角地區破繭成蝶。
五城記:拼搏與創新共生
一條黃浦江,講述著上海的變遷。江邊的各色建筑,包容著這座城市的底蘊。
2014年10月,上海市浦江辦印發《黃浦江兩岸地區公共空間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5年-2017年)》。2017年12月31日,歷經多年努力,上海黃浦江兩岸45公里岸線的公共空間正式全線貫通,并向民眾開放。
位于黃浦區的外灘是世界級的濱江空間,集中承載了上海開埠后歷史文化的發展和傳承。黃浦濱江的定位是在保留上海歷史風貌的基礎上,再把上海的創新精神融入到濱江空間的設計中去。
城市風貌創新滿足了人類更高層次的生活需求,而人類的生產生活需求正是科技進步的不竭動力。
1958年,新中國第一輛“鳳凰牌”轎車在嘉定誕生;2018年3月,全國首張無人駕駛測試牌照在嘉定發出。更智能,更便捷,創新把出行與高科技緊密聯系起來。
而嘉定全區擁有上海大眾等整車和零部件企業300多家、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6個、研發機構100多家、汽車專業人才3萬多名,已經成為全國單體城市中汽車產業規模最大、汽車產業鏈最完善、產業集聚最凸顯的地區。
除了用技術變革與大膽嘗試解決人們的出行問題,還有人們的健康問題。
2011年,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橫空出世,自主研發、生產全線高性能醫學影像及放療設備,并提供醫療信息化、智能化解決方案。打破了核磁共振、分子影像等技術高度密集設備,被通用電氣、飛利浦、西門子3家跨國企業壟斷的“GPS神話”。
目前,這家企業已向市場推出超過50款掌握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個別技術實現世界范圍內的首創和引領。
只有自主研發,才能在產品性能的持續提升和成本的持續下降上掌握主動權和自由度。努力創新,最終構成一個富有生命力的上海。
上海的“北大門”——南通,則是最有希望成為江蘇第四個加入“萬億俱樂部”的城市。
數據顯示,2017年,南通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750億元,增長8%。
“跨江融合,接軌上海,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一直是南通發展的戰略取向。”
經濟發展,人才為先。近些年來,南通市大力弘揚“包容會通,敢為人先”的城市精神,吸引人才動作不斷,江海英才計劃、產業人才發展312行動計劃等人才政策紛紛出爐。
中央創新區是南通積極策應國家創新驅動戰略,打造揚子江城市群協同創新示范區和上海“北大門”的重要舉措,也是南通培育現代產業創新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
根據規劃,這里將建設科創、文創、醫學、會展“四大中心”,聚力創新、聚攏人才、聚焦產業,建設南通版“科創特區”。
2015年,當時還在上海交通大學讀研究生的彭冬,看到智慧建筑國際創業大賽的宣傳以后帶著自己的技術和團隊來到南通。
彭冬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南通開發區為我們提供廠房、辦公室、人才公寓,可免費使用3年,為創業人才提供購房補貼。我們7人團隊中將有包括外籍教授在內的5人在南通定居。”
“跨江融合、接軌上海”是南通市未來五年的戰略目標。而群英薈萃,將為南通的創新發展提供絕對的助力。
距上海近500公里外的連云港,四十年來也在悄然發生量變。
2017年,連云港市GDP總量2630億元,增長7.5%,連云港港貨物吞吐量居全國港口第20位。連云港要崛起,還需再突破。
連云港的發展到底“路在何方”?
中哈(連云港)物流中轉基地作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落地的第一個經貿合作實體項目驚艷亮相。2017年6月8日,中哈亞歐跨境運輸視頻連線儀式上,習近平主席說,將連云港——霍爾果斯串聯起的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打造成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標桿和示范項目。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連云港港口規模一直不斷擴展,港口航道由5萬噸級浚深至30萬噸級,萬噸級泊位從5個增加到70個。貨物吞吐量擴張至2.3億噸,集裝箱業務從零起步,攀升至472萬標箱。
連云港,依山傍海、景色怡人。
1988年8月10日,連云港市云臺山風景區成為被國務院批準確定的40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2005年以來,連云港市將建設“山海相擁的知名旅游城市”納入城市發展的三大定位。
2017年4月6日,連云港市下發《連云港市推進旅游業改革發展打造區域旅游新高地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培育文化旅游品牌。
中共江蘇省委研究室內刊《動態研究與決策建議》一文中寫道,連云港未來需要真正發揮“一帶一路”橋頭堡的優勢,把外向型經濟做得更加風生水起。
用產業布局創新帶動港城“后發先至”,連云港將在未來迎來又一個發展契機。
眼光轉向浙江。
隨著區域化經濟發展的“城市競爭”中,浙江寧波也按下了“推進器”。
在浙江,兩大副省級城市杭州和寧波是經濟發展的“雙子星”。2017年,杭州市GDP為12556.2億元,寧波9846.9億元,成為浙江省的冠亞軍。
在長三角地區,城市星羅棋布,競爭日趨激烈,發展環境在變。為躋身全國大城市第一方隊不斷嘗試突破的寧波,其創新發展脈搏可歸納為融入聯動、智慧智造與人文實業。
2016年6月初,國家發改委與住建部聯合發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規劃》。寧波被定位為推進都市圈同城化發展的重要城市之一。
2016年7月,寧波杭州灣新區宣布全面啟動滬甬合作示范區建設,隨著“滬杭甬大灣區”概念受關注,寧波與杭州等城市的聯系更緊密。
不僅如此,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始發港之一,寧波也將“一帶一路”倡議作為發展超越的抓手。2017年9月,浙江省政府批復成立寧波“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
而寧波與杭州的密切關系,讓我們也看到互聯網是這個時代的偉大的工具。
杭州憑借眾多互聯網企業穩居浙江省內經濟發展龍頭寶座,寧波也要迎頭趕上。2016年8月,全國首個“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花落寧波,寧波制造業迎來重大機遇期。
2018年4月4日,寧波市政府與褚健教授團隊等簽約合作,共同建設“寧波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有限公司”系列項目。值得關注的是,寧波意圖借此努力打造工業互聯網,推動城市和產業的跨越式發展,與杭州的消費互聯網共同成為浙江互聯網領域的“雙子星”。
與現代互聯網技術的“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寧波千余年沉淀下來貌似“舊”的文化底蘊。
寧波立于海濱,有7000余年的河姆渡文化,也有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在這里聯動形成的“海絲文化”。明清時期,王陽明、黃宗羲以浙東學術文化將寧波推上了傳統文化的高地。
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首提,“工商皆本”。在寧波,民營經濟乃是最大的特色。
據寧波市委宣傳部介紹,截至2017年底,寧波市累計實有內資企業332152戶,注冊資本(金)42660.26億元;其中私營企業313056戶,注冊資本(金)36655億元。累計實有個體工商戶518495戶,資金數額405.53億元;累計實有外商投資企業9325戶,投資總額985.18億美元,注冊資本602.84億美元。
除了重商傳統,寧波更廣為人知的還有“象山漁村”。
象山漁村祖祖輩輩牧海耕魚,從事漁業生產已有上千年歷史,打造了生生不息的海洋漁業文化。一系列祭海儀式代表著漁民們對于大自然的敬畏,也是對生生不息的海洋文化的傳承和延續。
9月16日上午,第二十一屆中國(寧波象山)開漁節——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開船儀式在全國六大中心漁港之一的象山石浦港隆重舉行。
象山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羅來興表示,經過二十年的精心打造,開漁節已經成為一個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海洋旅游節慶活動,成為象山展示地域形象的文化平臺和重要載體,更增添了保護海洋,人海共榮的宏大主題。
浙江“第三城”——溫州,其發展模式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一面鏡子
2017年,溫州市GDP突破5453億元,位列浙江省第三。民營經濟強盛是溫州特色。2017年底,溫州全市在冊市場主體90.2萬戶,其中企業22.3萬戶,民營經濟對全市GDP貢獻率超過80%。
溫州在民營經濟的發展和探索過程中也遇到過坎坷。
2011年,溫州民間借貸風波爆發,出現了部分企業破產、老板跑路的情況,引發了當地局部金融風險。受此影響,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雙雙持續快速上升。
2012年3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浙江省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確定了規范發展民間融資、加快發展新型金融組織、發展專業資產管理機構等12項主要任務。
溫州市金融辦綜合處處長周小娜表示,六年來年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獲批以來,圍繞四大體系來推進深化改革。目前,溫州在促進金融服務實體方面成效顯著,金融生態基本修復,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這與溫州金融綜合改革初期的狀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金改之初,一邊是不良貸款余額節節攀高讓銀行不堪重負,另一邊是受擔保鏈(圈)影響步履維艱的企業,讓溫州地方政府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
溫州市金融辦方面透露,溫州組建了市、縣兩級企業金融風險處置辦,平穩有序地處置企業風險;試點聯合授信管理機制,實現貸款企業全覆蓋,擠掉授信“水分”589億元。目前,該機制已在全國推廣。
此外,溫州還推動400億元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逐步把民間借貸對經濟金融的支持轉到正規持牌金融機構對經濟金融的支持。
還有,溫州設立全國首批民營銀行之一溫州民商銀行,全面步入“農商行”時代,累計發放貸款4225.6億元。
風起于海上,長三角旌旗在望
長江三角洲地區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
發達的水系與豐饒的土地讓它在中國的農業、手工業環境中獨樹一幟,在中國封建社會的中后期,就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可觀的城市群。
縱觀全球,城市群已經成為推動區域發展的重要模式,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長三角首當其沖。
2008年9月,一份文件面世——《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首次在中央文件寫入了“泛長三角”。
長三角區域合作機制由來已久。從1992年建立長三角15個城市經濟協作辦主任聯席會議制度算起,已走過26年。
3月6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全體會議上,一個重磅消息獲得披露:上海、浙江、江蘇、安徽已經聯合組建了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三省一市派出的人員已到位,辦公地點放在上海。
習近平總書記對長三角地區的發展非常關心和重視,明確要求上海發揮龍頭帶動作用,進一步努力促進長三角地區率先發展、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既是大勢所趨,也是內在要求。去年12月,上海黨政代表團就已專門到安徽、江蘇、浙江去了一趟,考察學習,商談長三角合作發展。
3月19日,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兆安在《解放日報》發表名為《世界級城市群,需要世界級“想象力”》的文章提到,“可以推動三省一市產權交易所深度聯手,通過相互持股,形成一體化的產權市場。可以共同組建長三角聯合科技銀行、聯合創投基金、科創聯盟等,支撐長三角創新轉型。可以在上海產業園區與長三角各地園區合作的基礎上,在滬蘇浙鄰界區域探索設立長三角聯合發展園區,進行‘捆綁式’共建共享。三省一市可以聯合打造‘四條走廊’,結合沿海鐵路和上海組合港建設,以及海洋強國戰略,輻射南北,建設成為一條重要的沿海發展軸。”
在此前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張兆安也談到,長期以來,通過市場和行政力量的合力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僅取得了明顯進展,而且綜合竟爭力顯著提升。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在上海掛牌成立,這充分表明,長三角站在了新時代,確立了新方位,邁出了新步伐;也說明在制度合作和體制機制方面的合作進一步得到了加強,對于解決一些一體化發展進程中的瓶頸問題會有很大的推動。
同是3月,據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官網消息,該研究所特邀了一批滬上知名專家學者專題研討“長三角一體化新趨勢”,就發揮上海在長三角地區合作交流中的龍頭帶動作用、創新長三角區域包容性發展、完善長三角區域合作機制、推動跨區域城市群間協調聯動、打破區域內行政壁壘等一系列問題展開探討。
上海市社聯主席、上海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王戰教授指出,長三角一體化確立新路徑、建立新機制是本屆長三角三省一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長三角一體化首先是灣區城市即臨海、臨江、臨港城市在港口、機場、旅游、服務等領域的一體化,而一體化城市建設務必落到項目上去,就上海而言,包括崇明生態島、大虹橋商務區以及張江科學城建設等項目,從而引領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確立上海在長三角一體化中的核心位置。
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阮青認為,由三省一市人員組成的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的設立,雖說是三省一市新一輪合作機制建立進程中的一小步,但卻應該被看做是長三角一體化工作邁出的一大步。
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區域合作處處長程建新認為,在新一輪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上海要敢于站出來發揮龍頭作用,同時也要放下身段,積極推進對接協同項目。
“長三角一體化的新趨勢之一是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湛教授提出,要以共建一體化戰略項目推進區域一體化進入新階段,探索建立財政與稅收共享機制,打破行政壁壘,超越行政區劃,形成以經濟功能和經濟社會聯系為主的長三角一體化新格局。
今年5月23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在出席“上海民建浦江論壇”時談到:“長三角已經成為國家沿海發展戰略和區域發展戰略‘T’形布局的關鍵區域。”
位于長三角的滬蘇浙皖四省市雖然發展情況各不相同,但這片發展的熱土早已讓彼此緊密相連。四省市不僅地緣相近,而且人緣相親,文化傳統上也非常接近。今年,長三角還計劃建成投產、新建17個鐵路項目,兄弟省市不斷發揮自己的區位優勢,擁抱、融入上海,風起海上,這股力量將成為長三角土地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如何搞好這個“大合唱”?
在6月1日舉行的2018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有了答案。
會議指出,上海要進一步“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要“各揚所長”,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新突破,努力將長三角地區建設成為全國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引領示范區、全球資源配置的亞太門戶、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會議期間,有關方面就組建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投資基金、5G先試先用、環保領域信用聯合獎懲、打通省際斷頭路、共建G60科創走廊、推進“人工智能+法院”、申寧杭合四城軌交掃碼便捷通行、推進“互聯網+”醫聯體、協同做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服務保障工作、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集群聯動、建立協同優勢產業基金等一批合作項目進行了現場簽約。
風從海上來,改革正當時。四十年來,長三角五城發展有目共睹,且各自走出了有特色的發展道路。轉型發展,改革不止步。這五座城市在長三角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未來將再做突破、再做發展。
(來源:澎湃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