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下午,農發公司近三十名青年齊聚省沿海農發糧食科技產業園項目現場,大家圍繞在一臺形似“坦克”的機器旁駐足議論。
“這是一臺經我們改造后的新型扒谷機,通過我手里的遙控器,簡單操作就可以實現履帶式行走、液壓升降、自動鏟取糧食。原來需要4-6名工人輔助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1名工人就能輕松應對了。”作為機器的主要改造人,鶴豐公司副總經理鮑立偉向在場的青年們展示了新發明的機器。
扒谷機是糧倉內常用機械,是糧食出庫作業的第一環節設備,直接決定了出庫效率的高低。今年夏收期間,糧食科技產業園6棟平房倉陸續交付使用,在糧食出庫作業過程中,生產人員發現傳統雙翼輪扒谷機在糧堆中行走時車輪容易陷入糧堆,導致設備移動困難,不能靈活調節鏟斗高度、進給量,扒糧時需要2名工人輔助喂料。一旦需要移動就必須四五個人同時輔助推動,存在糧食出庫產量低,作業人員勞動強度大,且潛伏著一定的安全隱患等諸多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鶴豐公司質檢倉儲員工在負責人帶領下,成立項目技術攻關小組,針對傳統扒谷機存在的諸多問題深度研討。他們或蹲在設備旁反復觀察研究,或在圖紙上設計描摹,或與設備廠家反復溝通。經過一個多月的攻堅克難,新型扒谷機改造方案確定,兩個月后新設備亮相糧食科技產業園項目現場。
經過改造后的扒谷機,通過遙控器操控,這臺“小坦克”就能敏捷地前行、后退、轉彎,通過液壓裝置靈活調節扒頭的高度。喂料口內兩組風扇一樣的“機械爪”快速旋轉,自動將糧食“喂”到“嘴巴”里,再傳送到輸送帶上。據測算,新型扒谷機可以在1人操作的情況下每小時完成100噸糧食出庫,效率是傳統扒谷機的三倍。該流程不僅節約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同時提高了安全性和生產效率。目前,這項改造技術已申報發明專利。
“小發明”帶來“大能量”,也蘊藏了大效益。鶴豐公司積極響應集團“五小”群眾性創新活動號召,圍繞公司主責主業大力推動群眾性創新創效,結合實際對現有技術、裝備、流程等進行革新改進,達到降本增效目的,把“藏糧于技”戰略落到實處。通過“新型扒谷機”的研制,也在員工內部掀起“時時可創新、處處可創新、人人可創新”的熱潮,為“管理好、運營好”兩個重大項目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