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25日,由江蘇省海水蝦類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牽頭主辦的第二屆“江蘇蝦類科技沿海行”活動成功舉辦。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江蘇海洋大學、東辛農場等多家單位共同組成調研組,以“環保、綠色、保供”為主題,重點調研海水蝦類養殖全產業鏈協同健康發展關鍵方面,宣傳生態技術,指導漁業生產,分析存在問題,助推我省海水蝦類產業健康綠色發展,為我省蝦類水產品的穩產保供保駕護航。
定下一個調,產研聯動促發展
海水養殖業是我國重要的海洋支柱產業之一,在國民蛋白質供給、糧食安全保障和帶動沿海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近年來,農發金東臺分公司與省海水蝦蟹聯盟、省海洋所、河海大學等科研院所聯動合作,積極開展探索引進優質種苗,強化病原檢測監測,研發生態防治技術等工作,推動江蘇省農業重大新品種創制項目“海水鯛魚遺傳改良與新品種創制”實施,助力產研聯動交流成果落地轉化。推動建設省級海水苗種繁育和精品漁業標準化生產雙基地,力爭在“十四五”末全面建成,從根本上保障自營養殖苗種品質,提升產品質量和效益。
下活一盤棋,科技創新見成效
農發金東臺分公司自營養殖均為傳統模式,面臨種質退化、技術不先進和突發性病害增多等問題。2022年,金東臺分公司與省海洋所聯動實施“多品種綜合養殖模式試驗與應用”項目,創新開展“斑節蝦+梭子蟹+白蛤”多營養層級養殖模式試驗示范,進一步拓展池塘養殖空間,凈化養殖尾水,減少養殖疾病,提升養殖效益,預計能比傳統模式提高20%利潤。目前,該項目取得初步成功,梭子蟹、白蛤長勢明顯,第一批斑節蝦產量近3000斤,產值近20萬元,自營養殖成效初步顯現。
亮出一把劍,尾水凈化顯擔當
農發金東臺分公司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探索生態養殖技術,一著不讓地抓好養殖尾水達標排放工作。通過推廣生態防控、生態溝渠和低密度特種養殖等技術手段,推動傳統養殖模式向生態健康養殖模式轉型,從源頭減少養殖污染物的排放。利用生物群落組合對4600畝淡水養殖區排水中溝、排水河進行清淤,同時沿海堤河布置復合生態浮床89個及水平潛流壩6座,實現養殖尾水集中凈化,海堤河排放水質達到地表水Ⅳ類水標準?,F正在農發公司統籌部署下,積極開展海水區4000畝養殖池塘尾水治理工作。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農發金東臺分公司將以產研聯動為契機,持續補齊技術弱項,創新養殖模式,強化尾水治理,務實拼搏,聚力攻堅,接續奮進,推動海水自營養殖工作高質量發展,以實干實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