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為歲首,農為行先。技能人才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所在,為深入推進技能強企建設,以農業技能提升助力鄉村振興,充分發揮農業企業“田秀才”“新農人”在企業治理方面的“頭雁領航”作用,真正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讓農業技術在沿海灘涂綻放力量,省沿海集團扎實開展農業技術人才培訓,助力提升職工種養技能專業化水平。
農業技術人才培訓需要打造“先鋒隊”
基層黨組織是農業技術人才培訓的“先鋒隊”,做好農業技術人才培訓首先要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將實用技術往基層延伸,向一線延伸,用到職工需要的地方去。在集團黨委堅強引領下,培訓班成立臨時黨支部,圍繞技能提升、技術創新等重點學習任務,將農業企業各支部黨員責任區、黨員服務站、黨員攻關小組等鏈接起來,把黨組織服務管理觸角延伸到生產經營末梢,不斷強化黨組織引領力,把參訓學員的思想、行動、力量和智慧凝聚在一起。
農業技術人才培訓需要瞄準“老大難”
職工的小事,就是集團的大事。做好農業技術人才培訓,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瞄準基層職工關心的能力短板,把農業技術人才培訓和解決職工的“老大難”結合起來。只要職工有需求,集團就要想辦法去干;哪些工作有困難,農業技術人才培訓就要往哪里施展。堅持落細落小落實,切實解決生產經營中苗種繁育、強鏈補鏈、市場開拓等難題,打通質效提升的“絆腳石”,讓“老大難”變成“領頭雁”。
農業技術人才培訓需要訂好“弟子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強化規矩意識,臨時班委組織學習《學員紀律要求》《農業技術人才培訓“十不準”紀律規定》等制度,推動學員從思想、政治、作風等方面嚴起來、強起來。加強值班工作,值班領導和值班學員不定期在校內巡邏檢查,及時掌握參訓人員動態。認真履行職責,臨時黨支部督促學員嚴格執行請銷假和考勤制度,對違反規定的學員進行約談、給予批評教育或在班級范圍內通報,把嚴的紀律貫穿于農業技術人才培訓全過程,確保培訓質量。
農業技術人才培訓需要擰緊“安全閥”
小洞不補,大洞受苦。針眼大的窟窿可以透過斗大的風。加強培訓安全管理工作,就是要善于從細微的隱患排起、從細微的漏洞補起,擰緊農業技術人才培訓中干部廉潔、職工學習方面的“安全閥”。實行集團黨委、農發公司黨委、臨時黨支部“三級聯防”,織密疫情防控網,實施特邀監督員、班級監督員等“多員”監控,堵塞微小漏洞,防治“蟻穴”擴大,及時消滅隱患于萌芽之中,把防疫風險、安全風險、廉政風險降到最低。
充滿活力的沿海集團高度重視農業技術一線人才造就,圍繞打造長三角城市群有影響的優質特色農副產品保供主體總目標,集團對這批學員寄予厚望,希望大家在理論知識引導下持續提升種養技能,早日成為推動公司發展的中堅力量!
經過這次培訓,參訓學員收獲頗豐,也對公司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熟練掌握果蔬集采加工流通業務的楊善澤說道:我們要抓住市場變化帶來的發展機遇,做好“三個提升”,積極拓展特色果蔬市場占有率。一是提升上游基地把控能力,確保果蔬貨源、品質穩定;二是提升倉儲物流能力,強化冷鏈、加工、倉儲技術;三是提升產品周轉能力,減少流通環節對果蔬產品造成的損耗。
多年從事稻麥種植田間管理的呂偉說道:農業“三減”是此次培訓讓我印象最深的知識點,回到工作崗位后,我將通過水稻側深施肥、病害監測預警、先進農機具應用等方式展開生產試驗,減少化肥、農藥、除草劑施用量,用數據呈現優勢,用結果證明效益,爭取在分公司建立科研工作站,帶動各生產大隊共同參與,促進大田種植質效穩步提升。
水產養殖產業鏈構建方面經驗豐富的王益華說道:公司“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打造精品漁業基地,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推動基地建設升級:一是精心謀劃配套設施建設。及時關注珍禽保護區政策動態,實施池塘標準化改造與基礎設施配套工程,全面升級各分公司區域內養殖配套設施。二是探索打造智慧漁業基地。通過移動智能設備遠程控制餌料投喂和水質調節等養殖管理措施,進一步降低人工成本,提升養殖質效,促進養殖精準化、管理可視化、措施自動化、決策智能化。三是奮力推進蟹苗基地建設。搶抓機遇深度融入河蟹產業發展,以現有河蟹新品種和未來選育河蟹新品種規模化繁育為基礎,構建以“種質保存-品種創新-擴繁生產-推廣服務”為核心功能的河蟹商業化育種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