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來,省沿海農發金東臺分公司不斷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持續擴大自營養殖規模至3400余畝。在養殖過程中堅持科技驅動,賦能養殖產業技術創新、管理升級、質效提增,先后加入了省海水蝦類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并成為理事單位,實施了省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試點(脊尾白蝦)項目,建立了“國家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示范基地”。今年以來,公司瞄準自營養殖發展瓶頸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進一步深化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養殖業創新發展。
嘗試新模式創新顯成效
為進一步提高水體空間利用率,實現生態化高效養殖,農發金東臺分公司和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合作實施“海水池塘多品種綜合養殖模式試驗與應用”項目,創新開展228畝“斑節蝦+三疣梭子蟹+美洲簾蛤”多層級立體養殖。分公司將該項目列為年度攻堅創優項目,組建項目班組,吃住在塘口一線跟蹤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果,池塘綜合養殖效益達1500元/畝以上,比傳統模式提高15%以上;池塘水質優于海水受納水域養殖尾水一級排放限值。
要經濟效益,更要技術效益。8月23日,項目論文《斑節蝦、三疣梭子蟹、美洲簾蛤池塘高效養殖試驗》被養殖業核心期刊《水產養殖》錄用;項目專利“一種適合灘涂咸水池塘的多營養層級生態養殖系統”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初步審查并在專利公報上進行了公布;項目技術規程也在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備案成功。
優選新品種生態新提升
為探索建立高經濟效益的海水生態養殖體系,農發金東臺分公司和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合作實施了“江蘇省農業重大新品種(黑鯛)創制”項目,創新開展490.29畝海水黑鯛魚與蝦蟹貝混合養殖。黑鯛魚作為江蘇省重要經濟魚類,生長速度較快、市場前景廣闊、養殖潛力較大,而且具有攝食病蝦和殘餌的特性,在混養模式下能夠有效切斷病害傳播途徑,減少藥品使用,促進水體自凈,從而達到生態防治的效果,進一步降低養殖風險。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分公司養殖團隊和省海洋所技術人員不斷強化交流研討,推動項目區生產實際和實驗室數據分析有機結合,在生態防治技術探索和最佳混養密度確定這兩個重點研究方向上形成了攻堅合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經檢測,項目區養殖池塘水質顯著優于傳統養殖池塘。
運用新技術精準防病害
為加快構建水產病害綠色防控技術體系,培養建立分公司水產病害專業防控隊伍,農發金東臺分公司與河海大學合作開展“綠色標準化防控技術與產品的示范應用”項目,項目即將在金東臺分公司淡水養殖區落地實施。主要實施內容是試驗示范“快速檢測技術” 和“綠色生物防控技術”,探索構建“綠色標準化防控技術體系”,前期分公司淡水養殖團隊與河海大學技術團隊開展了多次現場踏勘、研討座談和實地調研,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組建了專業的項目班組,后續將跟蹤評估技術應用效果,持續獲取實際生產數據,聚力推動創新技術體系產業化應用。
項目實施過程中著重示范應用河海大學研發的等溫微流控芯片檢測新方法和噬菌體等生物防控新產品,進一步提高水產病害監測的及時性和準確度,減少傳統防治藥品使用,項目實施成功后示范區內養殖病害的發生率可減少20%以上,產值可新增1000元/畝以上。